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

無常者苦

佛陀對弟子們,不但教導懇切,而且時常質問弟子,以考驗他們是否真的領悟了佛道。在這一面,佛陀身為一個教師,其真面目,正表露得淋漓盡致。

有一日,在舍衛城郊外的祇陀林精舍,阿難站在佛陀面前道:「大德!請給我一個簡略的教諭。我希望,奉行教諭,暫時單獨到安靜的地方,去專心修道。

比丘們,有時候去山林裏,或無人所住的空房,獨做靜思,渡過一些日子。在這以前,必先恭聽佛陀的教諭,做為修行的課題,而後就冥想入座,這是他們的成例。這一次佛陀並不教諭,先問阿難。

「阿難!你想怎麼樣,有存在的東西,是常恆抑或無常?」常恆即指無變化,而無常則指有變化。
「大德!那是無常。」阿難如此回答。
「阿難!無常的東西是苦,或者是樂?」
「大德!那是苦的。」阿難如此回答。

「那麼,這種無常而苦的東西,能說是自己的東西、自己的本體嗎?
在時時變遷的存在中,仍然固執於自己的東西,是否妥當?追求不變的自己,是否能夠做得到?阿難回答佛陀,那是不可能的。接著,佛陀就說了:「阿難,所以你要厭離一切。厭離一切,則能獲得自由。」

佛陀授予這個道理,送阿難出去。這一篇的問答形式,尚可見於別的經典裏。由此可知,無常─苦─無我,乃是形成佛教徒處世態度的基本樣式。

《相應部經典‧二二‧一五無常者》《雜阿含經‧一‧九無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