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憶念三寶

(釋厚觀) 
又過了一年了,從好的方面來說,經驗隨著歲月增長了;但從另一方面來看,則是「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」。印順導師在〈新年應有新觀念〉一文中說:「凡沒有到達究竟地步,什麼人也是一樣,都在前因後果,造業受報的過程中。」1 如是因,如是果。若放逸、懈怠的話,一失人身,是否還能見佛聞法?如想要生生世世生逢佛世,聽聞正法,必須與三寶結的緣要夠深才行!

一、從「佛」來說
你希望下輩子生在無佛的世界嗎?如果想要生逢佛世的話,請趕快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、經常憶念諸佛吧!如果我們不隨佛學,反而欺騙諸佛的話,想要見佛聞法也難。


龍樹菩薩《十住毘婆沙論》中說:「欺誑眾生是名欺佛。」2 這句話值得我們警惕!因為佛無所不知,即使想欺騙也欺騙不了的。而其他的眾生則是佛度化的對象,也是未來佛,若我們欺騙了眾生,佛會歡喜嗎?一旦與眾生結了惡緣,將來我們要度化他恐怕就不容易了。

二、從「法」來說
《十住毘婆沙論》中說有四法退失智慧:「一、不敬法及說法者。二、於要法祕匿吝惜。三、樂法者為作障礙,壞其聽心。四、懷憍慢自高卑人。」(大正26,65c29-66a2)如果不想退失智慧的話,「對法恭敬」是大前提!我們可以反省一下,我們「敬法」了嗎?好好「聞法」、「學法」、依教奉行了嗎?我們的起心動念是與清淨解脫法相應呢?還是與生死雜染法相應?如果想要避免「法難、法滅」的話,大家積極來「護法」、「弘揚正法」吧!

三、從「僧」來說
「僧」是「和合眾」的意思。你希望在學佛道路上孤獨而行嗎?你希望周圍的人是勾心鬥角的人嗎?如果希望有善知識提攜且同願同行的話,好好廣結善緣吧!

《大智度論》說:「我們應視師如佛;如果無法遇到好的善知識,那只怪自己先世福德因緣不具足,不能怪別人!」3 我們不是為了尋求善知識的過失,而是想學習師長的長處。能這樣,才能到處有師長可親近,隨處都能得益。願大家「敬僧」、「護僧」、「讚僧」,彼此結個善的法緣吧!

總之,「佛如醫王,法如良藥,僧如瞻病人。」4 我們與三寶結的善緣越深,見佛、聞法、親近善知識的機會就越大,這不但有助於自己道業的增上,也能幫助正法久住於世間。

希望大家相互勉勵,展轉增上,願以此與大家共勉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 參見印順法師《佛法是救世之光》〈新年應有新觀念〉p.250。
2 參見《十住毘婆沙論》卷2〈4 淨地品〉(大正26,30a
3 參見《大智度論》卷96〈87涅槃如化品〉(大正25,733b-c)。
4 參見《大智度論》卷22〈1 序品〉(大正25,224a22)。

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

通往寂靜樂的道路

了解內觀修行的基本原則

班迪達大師(Sayadaw U Paṇḍita)著
蘇濟瓦(Sujiva)編
內在的道路出版社(Inward Path) 
一九九七年 出版

溫宗堃 中譯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目錄

目錄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
分享功德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
英編者序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
第一章 佛陀的教導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
第二章 通往寂靜樂的道路 ---------------------10
根本道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
前分道與聖道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
第三章 內觀修行的基本原則 ------------------16
佛隨念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
慈心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
不淨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
死隨念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
身隨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
心隨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3
受隨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7
苦受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7
樂受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0
捨受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2
法隨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3
眼見物的過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3
耳聞聲的過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5
身觸的過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7
意門的認識過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9
生理方面的利益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2
個案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3
個案二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4
第四章 喚起善法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7
第五章 魔王十軍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1
第六章 涅槃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9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分享功德
願此小冊子能幫助許多行者更加了解佛法和禪修的實踐。
得人身難,活命亦難;聞正法難,佛出世難。
~《法句經.第182偈》
此小冊子的贊助者,與一切眾生──無論是已走在解脫道上,或尚未這麼做的──分享布施的功德。願一切眾生證得寂靜樂──涅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英編者序
《通往寂靜樂的道路》,幾年前曾以《念處內觀的原則》的書名出版過。內容是我在緬甸時聽到的班迪達大師的法談開示。現在菩提沙臘(Bodhisāra)和蘇曼格羅(Sumaṅgala)將它重新編輯以便出版。

這些法談是與佛法實踐相關,簡明而扼要的教導。班迪達大師那時候說的內容,至今仍然與我們息息相關。剛接觸這個禪修方法的人,必須學習老參們學習過的事物,老參們也必須經常提醒自己班迪達大師以往曾說過的話。

願得聞佛法的人們都能將佛法付諸實踐,並盡最大的努力以獲得法的利益。

蘇齊瓦
寂樂林(Santisukharama)
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二日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些事,禪修者應該知道。重要的是禪修者的態度。他應該盡全力,嘗試保持正念,應該對自己正在嘗試的事實感到高興。因為,他不能期待完美,至少在成為阿羅漢之前必然如此。只有阿羅漢能夠於一切時保持正念。

~摘自 班迪達大師
《念與禪修者》(第1頁)

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

欣喜學插花供養佛菩薩



機緣巧熟,有機會來到印順導師創辦的福嚴佛學院附設“推廣教育班”,學習花藝,我原本對插花藝術是一條門外漢,經過張鳳妹老師(智廣學佛會會長)細心指導調教將近一年,心領神會,成竹在胸,她還帶領我們幾個臭皮匠在精舍佛菩薩面前插花供養,莊嚴道場,至誠惟在此,心神甚喜樂。張老師研究花藝約16年,每天拈花弄草,將那壯枝綠葉巧手組合,讓花姿參差高低,前後錯落,疏密有致,虛實相間,配以各色時花,妝點得峻拔堅挺或溫柔婉約,展現花材本身的自然美,特見其優雅,講究線條造型、意境,崇尚自然,像見案頭山水怡情悅性,增添生活色彩,美不勝收,花間集序云:「鏤玉雕瓊、擬化工而迥巧;裁花剪葉、奪春豔以爭鮮」此之謂也。自學花藝後,大家皆歡喜。

劉秀春

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

(五) 慈悲的長養

慈悲心,是人類所同有的,只是不能擴充,不能離開自私與狹隘的立場而已。由於自私,狹隘,與雜染混淆,所以被稱為情愛。古人詠虎詞說:「虎為百獸尊,誰敢觸其怒!唯有父子情,一步一回顧」。慈愛實為有情所共有的,殘忍的老虎,也還是如此。所以慈悲的修習,重在怎樣的擴充他,淨化他,不為狹隘自我情見所歪曲。所以慈悲的修習,稱為長養,如培養根孽,使他成長一樣。

據古代聖者的傳授,長養慈悲心,略有二大法門。

一、自他互易觀:淺顯些說:這是設身處地,假使自己是對方,而對方是自己,那應該怎樣?對於這一件事,應怎樣的處理?誰都知道,人是沒有不愛自己的,沒有不為自己盡心的。我如此,他人也是如此。如以自己的自愛而推度他人,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,把他人看作自己去著想,慈悲的心情,自然會油然的生起來。《法句》說:「眾生皆畏死,無不懼刀杖,以己度他情,勿殺勿行杖」。這與儒家的恕道一致,但還只是擴充自我的情愛,雖能長養慈悲,而不能淨化完成。

二、親怨平等觀:除自愛而外,最親愛的,最關切的,沒有比自己的父母、夫妻、兒女了。最難以生起慈悲心的,再沒有比怨恨、仇敵了。為了長養慈悲心的容易修習,不妨從親而疏而怨,次第的擴充。一切人──眾生,可分為三類:親、中、怨。這三者,或還可以分成幾級。先對自己所親愛的家屬,知遇的朋友,觀察他的苦痛而想解除他,見他的沒有福樂而想給予他。修習到:親人的苦樂,如自己的苦樂一樣,深刻的印入自心,而時刻想使他離苦得樂。再推廣到中人,即與我無恩無怨的。仔細觀察,這實在都是於我有恩的;特別是無始以來,誰不是我的父母,師長?對於中人的苦樂,關切而生起慈心,悲心,修習到如對自己的恩人親愛的家人一樣。如能於中人而起慈悲心,即可擴大到怨敵。怨敵,雖一度為我的怨敵,或者現在還處於怨敵的地位,但過去不也曾對我有恩嗎?為什麼專門記著怨恨而忘記恩愛呢!而且,他的所以為怨為敵,不是眾生的生性非如此不可,而只是受了邪見的鼓弄,受了物欲的誘惑,為煩惱所驅迫而不得自在。眼見他為非作惡,愚昧無知,應該憐憫他,容恕他,救濟他,怎能因自己小小的怨害而瞋他恨他?而且,親與怨,也並無一定。如對於親人,不以正法,不以慈愛相感召,就會變成怨敵。對於怨敵,如能以正法的光明,慈悲的真情感召,便能化為親愛。那為什麼不對怨敵而起慈悲心,不為他設想而使離苦得樂呢!以種種的觀察,次第推廣,達到能於怨敵起慈悲心,即是怨親平等觀的成就,慈心普遍到一切,這才是佛法中的慈悲。慈悲,應長養他,擴充他;上面所說的法門,是最易生起慈悲的修法。

(本文錄自《妙雲集‧學佛三要》133~135頁)

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52

由於佛性是人性的淨化究竟,所以人人可以即人成佛,到達「一切眾生皆成佛道」的結論。

《佛法概論》﹝頁15﹞

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

插花供佛



"福嚴佛學院"12月6日適逢初一,也是花藝班學員期待已久,能用所學的花藝插花供佛,莫過於最歡喜的一件事情。大殿中的花藝,是師生攜手完成的作品。

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

智廣學佛會活動記事



本(12)月13日,由張鳳妹會長帶領10位大寮志工,為福嚴佛學院之訪客(約有40位)準備午齋與大眾結緣,連同福嚴佛學院師生,計有百餘位人員用齋。幸賴有月廷、仙月兩位師姊主導之下,與張會長及清標師兄、若芸、珍敏、鳳蓮、美珍、木香、慧玲、翠英等師姊,大家滿心歡喜同心協力,珍惜此殊勝因緣共同完成大寮工作。張會長亦同時非常感謝各位師兄、師姊的發心來擔任志工,以達本會護持福嚴佛學院之初衷。

記錄人:翠英 合十 於 99.12.16

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

(四) 慈悲心與慈悲行

慈悲,是佛法的根本,佛菩薩的心髓。菩薩的一舉手,一動足,無非慈悲的流露。一切的作為,都以慈悲為動力。所以說:菩薩以大悲而不得自在。為什麼不得自由自在?因為菩薩不以自己的願欲為行動的方針,而只是受著內在的慈悲心的驅使,以眾生的需要為方針。眾生而需要如此行,菩薩即不得不行;為眾生著想而需要停止,菩薩即不能不止。菩薩的捨己利他,都由於此,決非精於為自己的利益打算,而是完全的忘己為他。

菩薩的慈悲心,分別為慈,悲,喜,捨──四心。慈,是以利益安樂、世出世間的利益,給予眾生。悲,是拔濟眾生的苦難,解除眾生的生死根本。喜,是見眾生的離苦得樂而歡喜,眾生的歡悅,如自己的一樣。捨,是怨親平等,不憶念眾生對於自己的恩怨而分別愛惡。「與樂」,「拔苦」,為慈悲的主要內容。然如嫉妒成性,見他人的福樂而心裡難過;或者仇恨在心,或者私情過重,不是愛這個,便是惡那個,這決不能引發無私的平等的慈悲。所以菩薩不但要有慈悲心,而且要有喜捨心。慈悲喜捨的總和,才能成為真正的菩薩心。

不過,但有悲心是不夠的,非有悲行不可。換言之,菩薩要從實際的事行中,去充實慈悲的內容,而不只是想想而已。充實慈悲心的事行,名利他行,大綱是:布施,愛語,利行,同事──四攝。布施,或是經濟的施與,或是勞力,甚至生命的犧牲,稱為財施。從思想去啟導,以正法來開示,就是一言一句,能使眾生從心地中離惡向善,都稱為法施。如眾生心有憂惱,或處於惡劣的環境,失望苦痛萬分,菩薩以正法來開導他,以方便力來護助他,使眾生從憂怖苦惱中出來,這是無畏施。布施有此三大類,可以統攝一切利他行,如離了布施,即沒有慈悲的意義了!然而實現利他行,還要有愛語,利行,同事。愛語,是親愛的語言。或是和顏的善語,或是苦切的呵責語,都從慈悲心流出,使對方感覺到善意,能甘心悅意的接受。否則,如對貧窮或急難者,以輕蔑,傲慢,調笑的語調去布施他,有自尊心的,都會拒絕接受施與。或者勉強接受,而內心引起反感。又如對人對事的評論,如為善意的,有建設性的,容易使人接受而改善。不然,即使說得千真萬確,在對方的反感下,也會引起誤會與糾紛的。利行,以現代語來說,即是福利事業。從公共的、大眾的福利著想,去施設慈濟的事業。同事,是與大眾同甘苦。在工作方面,享受方面,都應一般化,與大家一樣,這是最能感動人的。菩薩要慈悲利他,不能不講求方法。愛語,利行,同事,就是使布施成為有效的,能達到真能利益眾生的方法。這四者,是慈濟眾生、和合眾生的基本,為領導者(攝)應有的德行。菩薩「為尊為導」,但不是為了領導的權威,是為了慈濟眾生,知道非如此不能攝受眾生,不能完成利益人類的目的。從慈悲心發為布施等行,為菩薩所必備的。菩薩的領導,並不限於政治,在任何階層,不同職業中,有慈悲心行的菩薩,總是起著領導作用。如維摩詰居士,他在一切人中,「一切中尊」。

〈本文錄自《妙雲集‧學佛三要》130~133頁〉

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51

八正道(正見、正思維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),不但合乎道德的常道,而且就是「古仙人道」,有永久性,普遍性,是向上、向解脫的德行的常道。

《佛法概論》﹝頁8﹞

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

夢蝶飛舞

山伯英台化夢蝶,
密歐麗葉舞飛揚,
這些都是家傳戶曉,既動人卻又傷感的故事……

在傳媒誇大的報導,悲劇鴛鴦變成了大眾討論的話題,相片、日記等都被大肆公開,可說對死者最大的不尊重,對仍生存的親友極沉重的打擊,大概傳媒的道德操守,早被銷量所掩蓋。我不是傳媒中人,只好從些微剩餘的空間,去檢視一番。

超度,是以唸誦者的心力,引發往生者的善心,令其生於善處的機會提高,不過有兩個重點:一、最好由家人親友一同唸誦經文,因為往生者與他們最悉熟;二、往生者是否對佛教有好感,對所唸的經文是否相應(相應,即啱Key與否),假如均不是,唸誦的效用就不大了。

冥婚,佛教沒有這回事!第一、人死不一定做鬼,可以是人呢!第二、鴛鴦生前各有不同際遇,業報自然不同,無法保證下生即可相見。第三、自殺雖然是殺生,但屬一時之衝動,而且生前還有許多善善惡惡的經歷,未來還有希望。

雖說有唸誦,又有生前的其他善行,但都只屬「安慰級」的彌補行為。試想一下,生前唸誦都不一定聽得入耳,何況死後?明日會怎樣都不知道,何況死後的天空?能生之為人,真是難能可貴中之可貴。成績、權勢、愛情等,都令少年人趨之若鶩,不過太沉醉的話,結局往往是淚留人間。

只醉不醒,只能愛在理想煙夢裡,猶如曇花一現,迅速枯萎;有醉有醒,才能愛在現實天命夢蝶飛舞地間,猶如月缺月圓,歷久常新。

海全法師提供/ 寒月夜 今日園

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

(三) 慈悲為本的人菩薩行

菩薩是超過凡夫的,也是超過二乘的。戀著世間的凡夫心行,是世間常事,如水的自然向下,不學就會。一向超出生死的二乘行,是偏激的厭離,一面倒,也還不太難。唯有不著世間,不離世間的菩薩行,才是難中之難!事實確乎如此:凡夫心行,幾乎一切都是。釋迦佛的會上,有的是小乘賢聖,不容易,也還不太難。菩薩,只有釋迦與彌勒;這是人間的歷史事實。可見菩薩心行是極不容易的,如火中的青蓮華一樣。大乘經中說:十方有無量無邊的菩薩,那是十方如此,而此土並不多見。至於大地菩薩的化現,可能到處都是,但這不是人間所認識的。從此土的縛地凡夫來論菩薩行,如不流於想像,神秘,尊重事實,那是並不太多的。經上說:「無量無邊眾生發菩提心,難得若一若二住不退轉」。所以說:「魚子庵羅華,菩薩初發心,三事因中多,及其結果少」。這不是權教,是事實。出世,是大丈夫事,而菩薩是大丈夫中的大丈夫!如有一位發心得成就不退,對於眾生的利益,實在是不可度量,如一顆摩尼寶珠的價值,勝過了閻浮提的一切寶物一樣。

我們必須認清:名符其實的菩薩,是偉大的!最偉大處,就在他能不為自己著想,以利他為自利。偉大的,這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;弘揚大乘法,景仰佛陀的圓滿,菩薩大行的偉業,雖要經歷久劫修行,或者暫時中止進行,但一歷耳根,萬劫不失,因緣到來,終究要從此成佛的。成就不退的菩薩,雖說不會太多,然有頂天立地的大丈夫,自有能真實發菩提心。有信願,慈悲,空性勝解,正好在生死海中鍛鍊身手,從頭出頭沒中自利利人。一般能於菩薩行而隨喜的,景仰的,學習的,都是種植菩提種子,都是人中賢哲,世間的上士。有積極利他,為法為人的大心凡夫,即使是「敗壞菩薩」,也比自了漢強得多!這種慈悲為本的人菩薩行,淺些是心向佛乘而實是人間的君子──十善菩薩;深些是心存利世,利益人間的大乘正器。從外凡、內凡而漸登賢位的菩薩,沒有得解脫的自利,卻能為一切眾生而修學,為一切眾生而忍苦犧牲。漸學漸深,從人間正行而階梯佛乘,這才是菩薩的中道正行。真能存菩薩的心胸,有菩薩的風格,理解菩薩利他的真精神,那裡會如喪考妣的急求己利?

佛教的利他真精神,被束縛,被誤會,被歪曲,這非從根救起不可!這非從菩薩道的抉擇中,把他發揮出來不可!這才能上契佛陀的本懷,下報眾生的恩德。也唯有這樣,才能答復世間的疑難!

(本文錄自《妙雲集‧學佛三要》 152~154頁)

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智廣學佛會召開第一年度會員大會及20期推廣班期末聯誼會

日期: 100年元月9日(星期日) 

進行流程如下:
9:30 – 9:35         大會開始 會長致詞
9:35 – 9:55         厚觀院長 開示
9:55 – 10:20       會務運作報告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網站簡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財務報告
10:20 – 10:35  休息時間
10:35 – 11:15  學員學習心得分享
11:20 – 11:30  休息時間
11:30 – 12:30  備齋供養僧眾及與會大眾
12:30         皈依三寶儀式(恭請 厚觀院長 主持)

欲皈依者,請提前於上課出席報到時,向陳珍、燕玲、玉蘭、秀卿...等師姊登記姓名、電話。或e-mail智廣學佛會及聯絡電話 03-5775054

備注:
(1)徵求大寮志工10名(元月9日當日服務)
(2)歡迎會員來賓隨喜打齋

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50


釋尊的正覺,是從己及人而推及世間,徹悟自他、心物的中道。深徹的慧照中,充滿了同情的慈悲。

《佛法概論》﹝頁13﹞

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

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(二)慈悲的根源(2)

再從緣起性的平等性來說:緣起法是重重關係,無限的差別。這些差別的現象,都不是獨立的、實體的存在。所以從緣起法而深入到底裡,即通達一切法的無自性,而體現平等一如的法性。這一味平等的法性,不是神,不是屬此屬彼,是一一緣起法的本性。從這法性一如去了達緣起法時,不再單是相依相成的關切,而是進一步的無二無別的平等。大乘法說:眾生與佛平等,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,這都從這法性平等的現觀中得來。在這平等一如的心境中,當然發生「同體大悲」。有眾生在苦迫中,有眾生迷妄而還沒有成佛,這等於自己的苦迫,自身的功德不圓滿。大乘法中,慈悲利濟眾生的心行,盡未來際而不已,即由於此。一切眾生,特別是人類,不但由於緣起相的相依共存而引發共同意識的仁慈,而且每每是無意識地,直覺得對於眾生,對於人類的苦樂共同感。無論對自,無論對他,都有傾向於平等,傾向於和同,有著同一根源的直感與渴仰。這不是神在呼召我們,而是緣起法性的敞露於我們之前。我們雖不能體現他,但並不遠離他。由於種種顛倒,種種拘蔽,種種局限,而完全莫名其妙,但一種歪曲過的,透過自己意識妄想而再現的直覺,依舊透露出來。這是(歪曲了的)神教的根源,道德意識,慈悲精神的根源。慈悲,不是超人的、分外的,只是人心契當於事理真相的自然的流露。

(本文錄自《妙雲集‧學佛三要》 120~123頁)

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49

佛陀指出了兩種的中道,即緣起中道與八正道中道。緣起法,指出了一般人生活動的規律;八正道,指示一種更好的向上的實踐法則。

《佛法是救世之光》﹝頁147﹞

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

從【無痛失戀】到改變命運

有一部電影【無痛失戀】,當時略為翻閱了故事,覺得頗有趣,近日終於有機會觀看,沒想到其中的意涵,比我想像中的更多,很值得與人分享,以下就帶著大家步入這個【無痛失戀】的故事。

故事描述一對情侶,阿祖與嘉雯,二人感情發生問題,嘉雯接受不了,竟然找了一家洗腦公司,洗掉了過去與阿祖相處的記憶。阿祖發現後,心有不甘,有意洗掉與嘉雯過去的記憶。洗腦過程,是從最後期到最早期的記憶,逐一刪除。因為後期的記憶,不是吵架,就是相對無言,所以洗腦程序,進行得很順利,但到了早期的記憶,甜蜜往事一幕一幕的重現,阿祖開始感到捨不得,可是程序進行時,被洗者是睡著,無法甦醒,所以阿祖只得在自己的記憶中,帶著嘉雯不斷逃走,可惜……最後還是難逃洗掉記憶的命運。不過,二人逃跑時的對白,感人又有意思,加上電影效果,令人蕩氣迴腸。

故事還未結束,阿祖洗腦後,又遇上嘉雯,二人重新結識,對白表情都幾乎與過去的一模一樣。正當二人彷彿又再墮入愛河之際,嘉雯收到洗腦公司寄來的錄音帶,內容是她洗腦前與醫生的對話,大部份都是洗腦的原因,即是對阿祖有何不滿。阿祖聽後,覺得嘉雯在戲弄他,把她趕走。阿祖回到家裡,同樣收到錄音帶,是他自己與與醫生的對話,內容當然是對嘉雯的不滿,這時候,追上來的嘉雯,也是第一次聽到阿祖對自己有何不滿,結果……

這套影片要傳達的信息,我覺得有幾個方面。

第一、不要將失去之時,才感到捨不得,因為人與人之間,很多是可遇不可求,因緣難得,來時不珍惜,去時已太晚。

第二、人與人的相處,溝通是最重要,只有溝通,才能真正認識對方,感情才會增長、深化。所以,討論問題,正好是珍惜對方的具體表現,大家的未來,才有美麗的彩虹。

第三點,是接近尾聲的一段:兩人洗腦後,又再結識,對白、反應等,與往昔都差不多。與之類同,是洗腦公司的秘書暗戀已婚的醫生,兩人越軌後心生懊惱,醫生於是洗掉秘書的記憶,可是不久以後,秘書仍是暗戀這位洗腦醫生,又一次越軌。這兩幕,令我印象非常深刻,也令我覺得導演很有善根與正見──記憶可以技術性刪除,但性格卻無法用儀器改變,所以阿祖與嘉雯、秘書與醫生,才會重蹈覆轍,再一次受苦。

性格,是綜合了先天條件,與後天無數的經驗,形成一種對人事物的取向,粗略而言,即是佛法所說的個人業力,是一種習慣性,無形的推動著我們待人處事。這份力量,不時令我們無法自控,例如:不想發脾氣,與人吵架,但偏偏見到某些人,不到三句,便忍不住,吵成一團;不想悲觀,但稍有不順意,便自然地跑到痛苦的牛角尖。業力,正是決定了我們的命運,我們未來的路,別人算命,亦是從你的業力,推算出你大約要走的路。

性格,業力,命運,可以改變嗎?從何入手?
佛法說,心是由不同元素所組成,如:貪、勤、慢、害、痴、慧等。這些元素,每個人都有,但比重卻不同,假如有人是貪心又勤勞,代表他的『貪』與『勤』較強,假如有人喜歡理性分析,但是很驕傲,看不起別人,代表他的『慢』與『慧』的作用很強。於是,不同的元素比重,形成各人不同的性格。

這些比重的差異,是由過去與今生業力積集的結果,如:過去世,有無數傷害別人的經驗,『害』自然最活躍,力量最強。到了現世,面對人事物,很容易以傷害、破壞的角度去想去做,於是又再強化了『害』,人生的路向,便傾向『害』的一邊。即使我們刪除了某段記憶,但過去所累積下來,『害』的習慣性,仍是會隱約卻有力地,令我們故態復萌,簡言之,刪除記憶只是治標,沒有治本。

如何治本?

第一、謹慎地選擇資訊,減少相關『害』的經驗,令原本活躍的元素,力量無法增強。如:減少接收一些互相殘殺、奸詐謀略的訊息。有人會說:「我看一下,不要緊,我知道是假的。」影像當然是假的,但仍然會儲存在記憶裡,仍是會強化了『害』的元素。當你情緒不穩定時,『害』的力量,附帶這些影像,便會催促你作出行動。記得幾年前的報導,一名大學生非禮一名住在鄰近的中學生,逮捕後,他說:「近來常翻看黃色雜誌,一下子忍不住,便做錯事了。」內心元素的比重,一直都受著自己與外間互動所影響,因此,減少接收「害己」的資訊,『害』亦會漸漸變弱,這是對自己的心,最好的愛護。

第二、強化與之相對的資訊,『害』的相反,當然是『不害』,甚至是幫助別人,『愛』別人,當這些經驗不斷增加,『害』的力量會相對地減弱。這一點,與戒律的真意是相通的。一般人談戒律,只想到「不」──那些不該,那些不可,那些不能。很多人都嚇怕了!事實上,戒律的真意是要你去愛人,去幫助人,當你滿腦子都是想著如何愛人、如何幫人,還會想怎樣傷害人嗎?所以,隨著『愛』的思想、語言與行為增多,『愛』的力量凌駕於『害』,面對日後的人事物,你就會改變了『害』的命運、業力、性格,而步向新的人生,踏上『愛』的旅程。

改變命運,原來不是去算命,而是從此刻開始,精明地抉擇資訊。最後,希望大家在這個資訊逼迫的時代,『抉擇』英明,走出光輝幸福的未來。

海全法師提供/ 今日園

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

智廣學佛會 九十九年度理、監事第三次會議記錄

一、會議時間:99年11月13日 AM 11:30~12:30
二、會議地點:福嚴推廣教育班
三、出席人員:會長 張鳳妹
理事:鄭珮瑩 劉鳳蓮 杜清標 黃文育(請假) 李清垣(請假)
監事:許俊男 王建鎮 陳慧玲 楊秀梅(請假)
幹部:蘇秀卿 葉翠英 羅月廷

四、討論內容:

(1)明年度召開第一年度會員大會及20期推廣班期末聯誼流程等事宜。
(2)舉行皈依三寶儀式

五、討論結果:

(1)智廣學佛會於去年元月3日成立至今,即將屆滿一年,第20期推廣班課程將於明年元月8日結束,本會擬於元月9日(星期日)召開第一年度會員聯誼大會及20期推廣班期末聯誼。會畢,將備有午餐供養大眾,並鼓勵與會人員自帶環保碗筷。餐飲約備50人份,以輕食為主,由香積組羅月廷組長帶領10位志工負責。另場地花藝佈置由會長 張鳳妹老師帶領花藝班學員完成。

(2)聯誼會進行流程如下:
9:30 – 9:35
大會開始 會長致詞
9:35 – 9:55
厚觀院長 開示
9:55 –10:20
會務運作報告
網站簡介
財務報告
10:20-10:35
休息時間
10:35 – 11:15 學員學習心得分享
11:15 – 11:30 休息時間(香積組準備午齋)
11:30 – 12:30 午齋
12:30
皈依三寶儀式(恭請 厚觀院長主持)

六、臨時動議:

(1)徵求大寮志工10名(元月9日當日服務)
(2)歡迎會員來賓隨喜打齋

翠英 合十 記錄於99.11.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