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

無常者苦

佛陀對弟子們,不但教導懇切,而且時常質問弟子,以考驗他們是否真的領悟了佛道。在這一面,佛陀身為一個教師,其真面目,正表露得淋漓盡致。

有一日,在舍衛城郊外的祇陀林精舍,阿難站在佛陀面前道:「大德!請給我一個簡略的教諭。我希望,奉行教諭,暫時單獨到安靜的地方,去專心修道。

比丘們,有時候去山林裏,或無人所住的空房,獨做靜思,渡過一些日子。在這以前,必先恭聽佛陀的教諭,做為修行的課題,而後就冥想入座,這是他們的成例。這一次佛陀並不教諭,先問阿難。

「阿難!你想怎麼樣,有存在的東西,是常恆抑或無常?」常恆即指無變化,而無常則指有變化。
「大德!那是無常。」阿難如此回答。
「阿難!無常的東西是苦,或者是樂?」
「大德!那是苦的。」阿難如此回答。

「那麼,這種無常而苦的東西,能說是自己的東西、自己的本體嗎?
在時時變遷的存在中,仍然固執於自己的東西,是否妥當?追求不變的自己,是否能夠做得到?阿難回答佛陀,那是不可能的。接著,佛陀就說了:「阿難,所以你要厭離一切。厭離一切,則能獲得自由。」

佛陀授予這個道理,送阿難出去。這一篇的問答形式,尚可見於別的經典裏。由此可知,無常─苦─無我,乃是形成佛教徒處世態度的基本樣式。

《相應部經典‧二二‧一五無常者》《雜阿含經‧一‧九無常》

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06

佛法對於生產的增加、政治的革新等,雖也認為確要,但根本而徹底的解脫,非著重於對有情自身的反省、體察不可。

《佛法概論》﹝頁47﹞

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

福嚴智廣學佛會會務記事


"花藝志工"於99年2月9、10、11日三天,分別在福嚴佛學院、壹同寺投入插花工作,準備迎新春。

"福嚴推廣教育班的學員"亦於2月11日當天晚上在插花班老師指導下,完成了各式各樣的花藝作品,佈置溫馨的家、迎春納吉。

德亮合十

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

拜年


福嚴智廣學佛會全體會員,將此花藝作品,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、十法界一切有情眾生。會長祝福每位會員吉祥如意,新年快樂!

花語

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,此佛壽命無數、妙光無邊,故稱無量壽佛、無量光佛,而阿彌陀佛成道之本緣。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,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,捨王位出家,名法藏比丘,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。此作品主要形容極樂世界的景色,紅櫻花猶如七重行樹、佛塔象徵阿彌陀佛積聚功德圓滿,綠絲菊、黃色牡丹菊、大粉菊、大紅菊、大白菊‧‧‧等。猶如極樂國土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、黃色黃光、赤色赤光、白色白光微妙香潔。

花器:紅色大花瓶
花材:紅櫻花、佛塔、橘牡丹菊、黃牡丹菊、大白菊、大紅菊、綠絲菊、大粉菊、小白菊、小黃菊、大黃菊、楠柏、針柏、金棕梠竹、電信葉、白鐵砲、粉竹、東亞蘭、枯木、椰殼。

四季吉祥.世世吉祥

全世界的華人,一年以四季來計算,所以,春季成為整年最初的象徵,俗語說:「有好的開始,就是成功了一半」,意義不難領會。

其實,無論世人如何計算年日,並不妨礙時間流的無常性,而萬事萬物只要存在於這時間流當中,當然因為有前後、有成壞等的變遷,自是不難明白季節更替,一切無常的道理。

不過,這在佛家來說,無常的特性,絕非單純僅用於消極面的形容,其實際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訊息,那就是因為看清楚了這一切萬物的真相,所以,你我皆可以不因它的化、成壞,而落入失望與頹廢,反而會基於這雪亮慧眼的透視,而讓自心無掛無礙地活在當下,因為這一剎那才是深具意義,或許也因為這原故,才有人說「剎那即永恆」,為什麼?因為不管是什麼,只要它沒有離開時間的概念,它必然如流水一般,每一個剎那的過去,其實就等於一個全新的起始,故而言「一條河不能洗兩次腳」,世上確實找不到刻舟求劍的停留或靜止。

那麼這樣說來,何不如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,不更踏實嗎?非也。人生的意義,不是過一天算一天的無奈,它是能活一天就讓自己多一天累積的功德才對。學佛修行的人,該如何謹言慎行呢?現世要接受的一切考驗,我們該祈望自己都能平安、吉祥的度過嗎?佛陀又有什麼寶貴的教法,可幫助眾生擁有四季吉祥,乃至世世吉祥呢?

反過來想,假如我們沒有健康、平安、吉祥的身心,顛顛倒倒的過生活,這不就錯失學佛的美好因緣嗎?因此,佛弟子內心會有祈求吉祥、期許平安,照理應該是允許的,只是更應深信有如是因、得如是果的定律。怎麼說呢?要獲得平安與吉祥,自心除了在三寶前許願外,更須付之行動,有造作善的因,才會感得樂的果。

佛陀在四十五年的開示之中,也有提及「欲求吉祥福」的經典,如今讓我們來看看佛陀如何說?傳說部派的論師中,有位法救論師著作了一部著名的《法句經》,裡頭的〈道利品〉,記載了佛陀所講說的十六個「欲求吉祥福」之偈頌,雖然比對了同本異譯的《法句譬喻經》〈道利品〉,可以輕易發現《法句經》多出了兩個偈頌──讚歎三寶及持戒。

十六個偈頌的文義,涵義雖有小部分昧於漢語的翻譯,但今此僅希冀收攝其偈頌要點,讓佛子們便於憶持,以及利於力行。換句話說,只要我們願意實行,就已播下「吉祥福」的善因,至於何時因緣成熟,已成為遲早的機會了。

佛陀開示的十六個偈頌之要點,筆者歸納為六項:
一、信樂正法。
二、五戒,八戒,如戒行。
三、聞誦法律。
四、友賢,擇善居,樂見沙門賢聖──為聽法及敬奉。
五、知足,忍,修慈仁,布施,不慢,離三毒。
六、家庭倫理。

品末之處,佛陀歸結說「智者居世間,常習吉祥行,自致成慧見,是為最吉祥。」一位具有智慧的人身處於人世間,要經常習慣養成實踐這些導致吉祥的行為,如果能夠如此週而復始、細水長流地依教奉行,因果相應、水到渠成之時,本身即會完成這圓滿無礙的出世聖知見,而也唯有得到這出世的聖法,才可稱得上是「最吉祥」啊!

這是否有老黃賣瓜、自讚自誇的問題呢?要知道佛陀是三界的智者,所以經中自會留下與此有關的敘述。在上述所言的兩種版本中,《法句譬喻經》的開場白與結局,遠比《法句經》來得詳盡,故事情節也動人。

原來此品所說的吉祥行,緣起於外道尼揵梵志向徒眾說明:「印度當時有十六大國,八萬四千小國,諸國各有吉祥:或金,或銀、水晶、琉璃、明月、神珠、象馬、車輿、玉女、珊瑚、珂貝、妓樂、鳳凰、孔雀,或以日月、星辰、寶瓶、四華。梵志道士!此是諸國之好喜吉祥瑞應。」然而,徒眾卻追問:「寧可更有殊特吉祥,於身有益終生天上?」由於尼揵梵志自知不足,所以師徒五百人浩浩蕩蕩來向佛陀請示殊特吉祥行,佛陀藉機直說:「如卿所論世間之事,順則吉祥,反則凶禍,不能令人濟神度苦。如我所聞吉祥之法,行者得福永離三界,自致泥洹。」也因為這段因緣,佛陀開示了吉祥之法,梵志們聞後皆歸佛出家,爾後成道。

由此觀之,世間有漏的吉祥瑞應,終究落於「順則吉祥,反則凶禍」,而唯有佛陀的吉祥之法,才是一得永得,超越三界的真吉祥!

在新的一年裡,祝福大家
四季吉祥.世世吉祥!

釋開仁(2010/2/11)

※ 節錄經文,與大家共勉! ※

【黑色字體】:《法句經》卷2〈38 道利品〉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74, c29-p. 575, b10)
【藍色字體】:《法句譬喻經》卷4〈38 道利品〉(CBETA, T04, no. 211, p. 608, c13-p. 609, b21)

01佛尊過諸天  如來常現義  有梵志道士  來問何吉祥
01佛尊過諸天  如來常現義  有梵志道士  來問何吉祥

02於是佛愍傷  為說真有要  已信樂正法  是為最吉祥
02於是佛愍傷  為說真有要  已信樂正法  是為最吉祥

03若不從天人  希望求僥倖  亦不禱祠神  是為最吉祥
03亦不從天人  希望求僥倖  亦不禱神祠  是為最吉祥

04友賢擇善居  常先為福德  勅身從真正  是為最吉祥
04友賢擇善居  常先為福德  勅[1]身承貞[2]正  是為最吉祥

05去惡從就善  避酒知自節  不婬于女色  是為最吉祥
05去惡從就善  避酒知自節  不婬於女色  是為最吉祥

06多聞如戒行  法律精進學  修已無所爭  是為最吉祥
06多聞如戒行[3]  法律精進學  修己無所爭  是為最吉祥

07居孝事父母  治家養妻子  不為空之行  是為最吉祥
07居孝事父母  治家養妻子  不為空乏[4]行  是為最吉祥

08不慢不自大  知足念反復  以時誦習經  是為最吉祥
08不慢不自大  知足念反覆[5]  以時誦習經  是為最吉祥

09所聞常以忍  樂欲見沙門  每講輒聽受  是為最吉祥
09所聞常欲[6]忍  樂欲見沙門  每講輒聽受  是為最吉祥

10持齋修梵行  常欲見賢聖  依附明智者  是為最吉祥
10持齋修梵行  常欲見賢明[7]  依附明智者  是為最吉祥

11以信有道德  正意向無疑  欲脫三惡道  是為最吉祥
11已信有道德  正意向無疑  欲脫三惡道  是為最吉祥

12等心行布施  奉諸得道者  亦敬諸天人  是為最吉祥
12等心行布施  奉諸得道者  亦敬諸天人  是為最吉祥

13常欲離貪欲  愚癡瞋恚意  能習誠[8]道見  是為最吉祥
13常欲離貪婬  遇癡瞋恚意  能習成道見  是為最吉祥

14若以棄非務  能勤修道用  常事於可事  是為最吉祥
14若以棄非務  能勤修道用  常事於可事  是為最吉祥

        15切為天下  建立大慈意  修仁安眾生  是為最吉祥
15一切為天下  建立大慈意  修人[9]安眾生  是為最吉祥

【法句經所多出的兩個偈頌】:
欲求吉祥福  當信敬於佛  欲求吉祥福  當聞法句義
欲求吉祥福  當供養眾僧  戒具清淨者  是為最吉祥


16智者居世間  常習吉祥行  自致成慧見  是為最吉祥
16智者居世間  常習吉祥行  自致成慧見  是為最吉祥[10]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[1]勅=整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
[2]貞=真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。
[3]戒行=行戒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。
[4]乏=之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
[5]覆=復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。
[6]常欲=多以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
[7]明=聖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。
[8]誠=成【明】。
[9]人=仁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。
[10]祥+(梵士聞佛教心中大歡喜即時禮佛足歸命佛法眾)四句二十字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

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

瑪伽為何往生為帝釋

有一天,離車國的摩訶利王子,前來聆聽佛陀講解《帝釋所問經》。佛陀的生動敘述,讓王子以為佛陀一定見過帝釋。為了確認,他就問佛陀。佛陀回答道:「摩訶利!我確實認識帝釋,也知道他為何成為帝釋。」佛陀就告訴摩訶利,身為諸天王的帝釋的某一前世是摩卡拉村子、一位名叫瑪伽的年輕人。他和三十二位同伴從事很多的社會公益活動,如舖路,建公共休憩房舍等。一生中並奉行七項義務:

1、奉養父母 2、尊敬長者 3、言語溫順 4、不背後說人閒話 5、慷慨大方,不貪婪 6、實話實說 7、不動氣

由於瑪伽在那一生中具足無數的善業和正確的德行,所以往生為帝釋。

參見《法句經故事集》(達摩難陀長老 編著,周金言 譯)

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

花語

白色小蒼蘭的潔白,著莪葉的柔軟,有如菩薩的大慈心與大悲心。大慈心,慈,卽愛念;亦卽與樂之心。大悲心,悲,卽愍念;意卽拔苦之心。

花器:紅釉荷葉福祿瓶。
花材:小蒼蘭、著莪葉片。

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

印順導師法語~05

正法的久住,要有解脫的實證者,廣大的信仰者,這都要依和樂清淨的僧團而實現。僧團的融洽健全,又以和合為基礎。依律制而住的和合僧,釋尊曾提到他的綱領,就是六合敬。六和中,「見和同解」、「戒和同行」、「利和同均」,是和合的本質;「意和同悅」、「身和同住」、「語和無諍」是和合的表現。

《佛法概論》﹝頁21﹞

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

99年度理、監事會議通知

福嚴智廣學佛會會議通知
會議名稱 : 99年度理、監事會議
會議時間 : 99年2月27日(星期六)下午3點30分
會議地點 : 福嚴教育推廣班
會議公告、並請惠予周知

智廣學佛會─電腦班招生

電腦課程(入門、上網、文書處理)
[教師簡介]
解愷國:新竹市風動電腦同好會指導老師。
上課時間:2010/03/09→2010/07/06,每週二,14:00~16:30(共18週)
上課地點:新竹市竹蓮街6號1F(身障大樓)
招生人數:最多15人
學分與收費:免學分費課程,需收保證金500元

退保證金條件:(1)上課出席率超過2/3(12堂課以上);(2)依教師規定繳交學習作業、心得報告。
報名截止日期
2010/02/27前
報名方式:E-MAIL至zhiguang9913@gmail.com
主辦單位:智廣學佛會
協辦單位:新竹市向日葵志工隊

歡迎踴躍報名!

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

偈語

諸惡永斷  願離生死苦
善法圓滿  須諸惡永斷
自利利他  修善法圓滿
同證菩提  成佛度眾生

開尊法師提供

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

精神不集中的信徒

有一次,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講授佛法時,大眾中有五位在家信徒。其中一位坐著睡著了;第二位用手指頭刮地上;第三位,用手搖樹;第四位仰頭向天;只有第五位專心恭敬地聽佛說法。阿難尊者看見他們不同的行為舉止時,告訴佛陀:「世尊,你再說法時,這五人之中只有一位專心聽講。」阿難也向佛陀敘述其他四位的舉止,並且請教佛陀,為什麼他們有這種表現呢?

佛陀說,這是因為他們無法改變舊有的習氣。在過去世時,第一位比丘是一隻蛇,因為蛇總是捲曲著身子睡覺,所以才會在聽聞說法時睡覺;刮地的信徒在前世是地下生物;搖樹的是隻猴子;仰頭向天的是星象學家;專心聽法 的人則是學識豐富的婆羅門。佛陀接著說:「阿難!記住!人必須專心聽講才能了解佛法,而且很多人不了解佛法。」

「世尊!障礙人們證悟佛法的是什麼?」阿難進一步發問。

「阿難!貪、瞋、癡障礙眾生證悟佛法。眾火中,欲望之火最是厲害,貪欲永不止息地炙燒眾生。」

參見《法句經故事集》(達摩難陀長老 編著,周金言 譯)

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04

佛法所說的信,從正確理解佛法而來。‧‧‧‧‧‧有了澄淨的信心,一定會引起進修的意願。所以如對佛法有些理解,不能引起信心,那不過世間的知識,與佛法無關。

《 印度佛教思想史》 ﹝頁29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