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21


菩薩真正發大心的,……只知道理想要崇高,行踐要從平實處做起。「隨分隨力」,盡力而行。修行漸深漸廣,那就在「因果必然」的深信中,只知耕耘,不問收穫,功到自然成就的。

《華雨集》四﹝頁67﹞

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

花語


花器是竹籃,插置熱鬧豐滿的各種花材。作為供佛之用,顯得格外莊嚴。

所使用之各類花材,都各有它們各自的象徵意義--
花松,象徵剛毅、永恆、長青、堅忍;牡丹,是富貴的同義語;百合,意指百事和合、純潔、吉祥;菊花,代表高潔、真實、長壽;松紅梅,比喻堅貞;大理花,象徵華麗、感謝、喜愛。

每種花各有各的特性,例如花朵的色澤、枝條柔軟度、花香氣味、花期長短......等等,都不一樣,但湊在一起,經過適當的安排,就能產生豐富的意涵與特殊的視覺效果。人世間不也是這樣?一切人事物離不開種種因緣法。透過我們的努力,包容異己、淡化缺憾,展現每個人最好的一面,一樣可以像這些怒放的花朵般,活得很精彩。

供上這一藍花在佛案前,以花獻佛,也提醒觀花的自己:把握因緣、創造因緣、珍惜因緣……

花器:竹藍

花材:花松、牡丹花、大紅菊、大理花、白鐵砲、桔梗、文心蘭、茶花葉、楠柏、山桐子、葉蘭、富士葉蘭、金魚草、松紅梅、大黃菊、高山洋齒。

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20


佛法,是理智的德行的宗教,是以身心的篤行為主,而達到深奧與究竟的。……「法」為佛法的根本問題,信解行證,不外乎學佛者傾向於法,體現於法的實踐。

《佛法概論》自序﹝頁2~3﹞

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

年輕沙彌的修行成就

磐踶他是舍衛城一位著名人物的兒子,他在非常年輕時,就出家為沙彌。出家後的第八天,他與舍利弗一齊去化緣,而半路上看見農人引水入農田,他問舍利弗:「尊者!沒有心識的水能夠隨人意地被導引到任何地方嗎?」

「是呀!水可以被導引至任何地方。」舍利弗說。

然後他們繼續上路。後來,磐踶他又看見製作弓箭的人用火鍛燒弓箭,使其筆直。他也看見木匠切割、鉋平樹木,用來做車輪。這時候,磐踶他內心如是思惟:「如果沒有心識的水可以任人導引至任何地方;沒有心識且彎曲的竹子可以撫直;沒有心識的木材也可以做成有用的東西。那麼,擁有心識的我,為什麼無法控制我的內心,修行清靜止觀呢?」

經過這番思考後,他當下向舍利弗請求回精舍自己的房間,並深刻觀身。諸天神也使精舍和周遭環境保持寧靜,協助他禪修。不久,就證得三果。

就在這時候,舍利弗正朝磐踶他的房間走去。佛陀透過神通知道磐踶他已經證得三果,只要繼續禪修下去,馬上就可證得阿羅漢果,所以佛陀決定要阻止舍利弗進入磐踶他的房間。佛陀就走到磐踶他的房門口,詢問舍利弗一些問題,使他無法進入房間。磐踶他才能證得阿羅漢果,這天正是他出家的第八天。

佛陀說:「當一個人精進修行時,甚至天神們都會來護持,我個人就親自在門口阻止舍利弗進入磐踶他的房間,如此,磐踶他才能證得阿羅漢果。」  

參見《法句經故事集》(達摩難陀長老 編著,周金言 譯)

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

智廣學佛會第二次會理、監事會議記錄

一、會議時間:99年5月15日   PM 5:00-6:00
二、會議地點:福嚴教育推廣班
三、出席人員:(簽名單如附件)
  會長:張鳳妹
  理事:鄭珮瑩、黃文育、劉鳳蓮、杜清標(請假)、李清垣(請假)
  監事:許俊男、王建鎮、陳慧玲、楊秀梅(請假)
  幹部:蘇秀卿、葉翠英、羅月廷

四、討論內容:  
  (1) 六月份各項活動相關事宜之討論
  (2) 討論志工背心相關事宜    

五、討論結果:
  1. 六月份各項活動相關事宜
   (1). 六月六日印順導師圓寂五週年紀念法會,本會活動組及香積組將有十餘位志工參與,由組長黃文育及羅月廷帶領支援福嚴精舍之相關工作。(秘書將提供志工之名單及電話以便組長自行連絡)。
   (2). 六月十三日慧日講堂新舊住持交接典禮,本會將租車或自行開車前往台北慧日講堂。(依登記參加人數而定)。
   (3). 六月二十日福嚴推廣教育班期末聚餐暨推廣班成果展示,有關餐點部份其經費擬由本日開會與會人員贊助,而水果、環保餐具、紙巾等由會員蘇木香負責準備,另會場佈置原則上桌子以ㄇ字型排放,中間放置座椅。花藝成果展示計16件,聯誼會中備音樂播放,亦置隨喜功德箱備用。【請會員盡量自備個人環保餐具】
   (4). 六月二十七日福嚴第十二屆畢業典禮暨福嚴精舍住持交接典禮,預計早上八時集合。
  2. 志工背心已製作完成,計70件,每件工本費159元,擬由會員發心認購。

六、臨時動議:
  1. 黃文育理事建議能否於週六、日兩天,成立在家居士佛學專修班?
    討論結果:目前只能假以時日,待因緣促成。
  2. 有關本會網站之文章內容,提議是否須設立編輯組?
    討論結果:對於本會部落格之PO 文,版面仍維持以大字體、寬版、簡潔靠左為原則。另為力求文句精確完整,暫時仍由會長加以核對與確認再PO上網。

記錄人:葉翠英

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19


歡喜人的讚歎,怕別人批評,那是私慾與淺見作怪。其實,受到讚歎,是對自己的一種同情的鼓勵;受到批評,是對自己的一種有益的鞭策。鼓勵、鞭策,一順一逆的增上緣,會激發自己的精進;修正自己,充實自己,不斷的向前邁進。

《教制教典與教學》﹝頁200-201﹞

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

以志工的心情,服務家人

心吾
多年前曾讀到法鼓山聖嚴長老的一篇文章,說某次在寺內香積寮看到一位年長的信徒在幫忙挑菜葉、洗菜,看起來手腳動作「非常生疏」,後來有人告訴法師,說那位「很發心、但不很專業」的廚房志工是某大企業的董事長夫人!可能她一輩子在家裡都有人服侍,從來沒有機會下廚房,所以連最基本的挑菜、洗菜都不會,更不用說做菜了(她的孩子們從小到大,可能也沒吃過「媽媽煮的菜」)。聖嚴長老在文中有感而發:志工到道場來服務大眾,回到自己家裡,「也要以志工的心情,服務家人!」真是旨哉斯言!

的確,有的志工被人批評說「自己的家人都不照顧,卻跑出去照顧陌生人!」這真是情何以堪。例如去年八八水災之後,有許多年輕人發心要到災區幫忙打掃,就有人發表文章說 “Charity begins at home(大概是指:慈善應由自家做起)”說:這些年輕人在家裡從來不幫忙家事,如果真的有心要出去幫別人,那就先把自家打掃好,比較實際。

或許,這也未必!

有的人在家中從沒有動手打掃的因緣,其情況可能就跟前面那位董事長夫人類似(例如,從小就養成茶來伸手、飯來張口的習慣,嬌生慣養、養尊處優),這樣的人,如果能先出去為別人服務、多多「練習、實習」,回到家中,基於「慣性原理」,比較可能產生動力,會主動打掃身邊的環境。反之,如果一定要求他/她在家裡先做好了,才可以出門做義工,那有可能一輩子他/她都走不出家門去練習付出與關懷。印順導師有一篇文章就指出:

每一眾生,無始以來因緣複雜;有因過去恩愛關係結為母子,有因過去仇恨關係結為母子。在現世…或與父母同而相親,或與父母異而疏遠。所以有些人…愛他的父母,但對一般人,就不怎麼有同情心;有的人就不同,他在家庭裡對父母兄弟也許不怎麼孝悌,而對一般朋友或陌路人,卻極熱心…。

慈悲或仁愛的本質,原是平等而無偏頗的,它之所以未能一視同仁,即因有障礙差別,如燈光,原可遠近都照,而若遮以障物,雖近也照不到,若去障物,雖遠也能照。因此,世間有的孝父母而不愛外人,有不愛父母兄弟而愛朋友。

總之,凡於人而能悲愛的,我們都應該稱歎的,當然最好是平等普愛。若定要先親親後仁民,不但不合世情,反而是障人為善了

的確,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有的人跟自己的家人有障礙(卻跟朋友特別親),要除去障礙的方法之一,就是出去做義工,然後將做義工的精神帶回家中,與家人分享,此一模式,如果要套用佛教的術語,或可叫做「功德迴向」、「解冤釋結」。

所以,若有人要出去做義工,我們千萬不要潑人家冷水,說什麼「自己的家人都不照顧,卻跑出去照顧陌生人」之類的話,以避免「障人為善」(這「障人為善」聽起來頗為沉重,過失很大)。另外,已經在做志工的人,如果回到家中,沒有試著「服務家人」,那就表示身為志工的熱誠與努力,還做得不夠徹底。

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

本來無一物─沙畫

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卷1:
 神秀作偈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
 惠能偈曰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;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

 (大正48, p. 348~p. 349)

善成法師 恭畫

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

固若磐石

跋提是祇樹給孤獨園的一位比丘,由於個頭矮小,大家就以矮個兒跋提稱呼他。甚至有些年輕比丘經常拉他的鼻子、耳朵或拍他的頭而嘲笑他:「大叔,你好嗎?快樂嗎?比丘的生活你煩不煩啊?」但跋提心地非常善良,從不生氣,也不回嘴。事實上,他的內心和神情都十分寧靜安詳。

佛陀知道跋提的耐心時,就說:「阿羅漢永不發脾氣,不苛責別人,也不瞋恨他人。阿羅漢就像一座山,山不為風所動,阿羅漢也不為毀辱所動!」這時候,其它的比丘才知道跋提已經證得阿羅漢果。

參見《法句經故事集》(達摩難陀長老 編著,周金言 譯)

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

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

智廣學佛會05/08會務記事─助念

本會會員陸人龍師兄之母親 陸媽宜卿武氏太夫人於99年5月8日舉行頭七法會,當日早上9點由 院長上淨下照法師、上開下尊法師、上元下融法師及張鳳妹會長帶領會員張玉梅、林錦釵、陳碧吟、趙千雅、陳梅香、蔡宜蓁、許淑芬、杜清標、莊博宏、黃金鳳、吳明珠、郭美雪、鄭淑炫、林素蓮、黃文育、曾漢民、劉鳳蓮及黃金卿 等﹒﹒﹒二十餘位師兄師姊參加,共同恭誦金剛經一部及阿彌陀經一部,與 太夫人結一法緣,祝福 太夫人生生世世親近三寶、聽聞正法、行菩薩道,及往生淨土。此次得多位會員們熱心地參加助念,其中尚有會員自動請其他的師兄師姊一起參加,本會不勝感激。

印順導師法語~18


(太虛)大師謂:求學時,「要警策自己,適應環境,利用環境去充實自己」。作事時,「要透視現實,確定理想,根據理想去改造現實」。

《太虛大師年譜》﹝頁503﹞

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

印順導師~成佛之道偈頌~05

爐 香 讚

爐香乍熱  法界蒙薰  諸佛海會悉遙聞
隨處結祥雲  誠意方殷  諸佛現全身
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(三稱)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(三稱)

開 經 偈

無上甚深微妙法  百千萬劫難遭遇
我今見聞得受持  願解如來真實義

成佛之道 偈頌

第五章  大乘不共法

恥有所不知,恥有所不能,恥有所不淨,迴入於大乘。
不忍聖教衰,不忍眾生苦,緣起大悲心,趣入於大乘。
或以信願入,或智或悲入。或依聲聞入,或天或人入。
趣入大乘者,直入或迴入,相應諸教法,實說方便說。
眾生有佛性,理性亦行性。初以習成性,次依性成習;
以是待修習,一切佛皆成。發心名菩薩,眾生之上首。
世出世功德,悉由菩薩有。菩薩之所乘,菩提心相應,
慈悲為上首,空慧是方便。依此三要門,善修一切行;
一切行皆入,成佛之一乘。菩薩之學處,十善行為本,
攝為三聚戒,七眾所通行。退失菩提心,嫉慳與瞋慢,
障於利他行,違失大乘戒。總攝菩提道,六度與四攝;
漸入於諸地,圓滿佛功德,身及諸受用,三世一切善,
為利諸眾生,無惜而行施。下士為己施;中士解脫施;
利他一切施,是則名大士。財法無畏施;難施殷勤施。
聞施心歡喜,勝於寂滅樂。或有不應施,自他及所為。
施以捨心勝,常修於意樂。三輪處處著,是施名世間;
三輪空相應,出世波羅蜜。戒斷於損他,普施無所畏。
失戒眾患本,惡趣亦貧困。持戒三善本:增上決定勝;
為他淨尸羅,則入於大乘。受持淨戒者,如護於浮囊。
不輕於毀犯,持犯俱不著。攝護於眾生,菩薩修忍度。
耐怨安受苦,及諦察法忍。瞋他有何益?自他增憂苦。
瞋火燒善根,忍則五德具。施戒及安忍,多為在家說。
廣聚福資糧,是佛色身因。佛說精進度,福智之資糧。
無厭心如海,力盡而不止。推延著世樂,自輕心怯弱。
滿果亦難行,久處於生死,資糧廣無邊,練心勿退屈!
怯弱下劣者,希求易行道。佛有勝方便,攝護於初心。
於中殊勝者,往生極樂土,彌陀佛力持,不退於菩提。
不捨現法樂,而向於菩提,藥師大悲願,東方現淨土。
勝解堅固力,歡喜休息力,能修於四力,精進不為難!
三乘諸勝德,悉由定慧生。修習止觀者,應先修習止;
止成觀乃成,次第法如是。依住堪能性,能成所作事。
由滅五過失,勤修八斷行。懈怠為定障,信勤等對治。
正念曾習緣,令心不餘散,明記不忘念,安住而明顯。
聖說是所緣,能淨惑障者,或順於正理,能向於出離。
大乘多修習,念佛與念息。念佛由意念,真佛非像佛;
觀相而持心,善識於方便。念息數隨止,非風非喘氣。
覺了沈與掉,正知不散亂。為斷而作行,切勿隨彼轉。
滅時正直行,斷於功行失。內住亦續住,安住復近住,
調順及寂靜,次最極寂靜,專注於一趣,等持無作行;
聖說止方便,不越九住心。若得輕安樂,是名止成就。
明顯無分別,及妙輕安樂,是道內外共,由觀成差別。
般若波羅蜜,最尊最第一!解脫之所依,諸佛所從出。
現證由修得,修復由思聞;善友及多聞,實為慧所依。
般若本無二,隨機行有別;般若諸經論,於此最親切。
諸佛依二諦,為眾生說法;依俗得真諦,依真得解脫。
世俗假施設,名言識所識。名假受法假,正倒善分別。
自性如何有?是觀順勝義。苦因於惑業,業惑由分別,
分別由戲論,戲論依空滅。諸法因緣生,緣生無性空;
空故不生滅,常住寂靜相。法不自他生,不共不無因;
觀是法空性,一切本不生。我不卽是蘊,亦復非離蘊,
不屬不相在,是故知無我。若無有我者,何得有我所?
諸法性尚空,何況於彼我!惑業由分別,分別由於心,
心復依於身,是故先觀身。無我無我所,內外一切離,
盡息諸分別,是為契真實。真實無分別,勿流於邪計!
修習中觀行,無自性分別。以無性正見,觀察及安住。
止觀互相應,善入於寂滅。善哉真般若!善哉真解脫!
依無等聖智,圓滿諸功德!法性本無二,隨機說成異。
了義不了義,智者善抉擇。諸法從緣起,緣起無性空;
空故從緣起,一切法成立。現空中道義,如上之所說。
一切法無性,善入者能入。或五事不具,佛復解深密。
或是無自性,或是自相有。緣起自相有,即虛妄分別。
依識立緣起,因果善成立。心外法非有,心識理非無。
達無境唯識,能入於真實。或以生滅法,縛脫難可立,
畏於無我句,佛又方便攝。甚深如來藏,是善不善因。
無始習所熏,名為阿賴耶。由此有生死,及涅槃證得。
佛說法空性,以為如來藏。真如無差別,勿濫外道見!
方便轉轉勝,法空性無二。智者善貫攝,一道一清淨。
成熟眾生道,佛說以四攝:布施及愛語,利行與同事。
初修菩提心,習行十善業;成就心不退,入於大乘道。
以諸勝解行,廣集二資糧;經一無數劫,證入於聖位。
初住極喜地,生諸如來家,斷除三種結,施德最增勝。
戒德滿清淨,名為離垢地。發光地忍勝,慧火除諸冥。
進滿修覺分,燄慧見無餘。難勝靜慮勝,善達諸諦理。
第六現前地,慧勝住滅定,佛法皆現見,緣起真實性。
常寂常悲念,勝出於二乘。遠行於滅定,念念能起入;
方便度熾然,二僧祇劫滿。進入不動地,無相無功用,
盡斷三界惑,大願極清淨。以如幻三昧,三有普現身。
善慧無礙解,圓淨一切力。第十法雲地,諸佛光灌頂,
智增澍法雨,長善如大雲。菩薩所修道,三祇歷十地。
頓入與漸入,隨機有差別。三僧祇劫滿,登於妙覺地。
佛身最寂滅,平等無分別。如彼摩尼珠,妙用利群生。
法性所流身,念念現一切。佛事菩薩事,二乘眾生事;
三世盡十方,依正悉無礙。於一現一切,一切入於一。
十力四無畏,十八不共法,大悲三不護,妙智佛功德。
佛住於淨土,十八事圓滿。與諸菩薩眾,受用於法樂。
諸法真實義,及證真實慧,無變異差別,是故無別乘。
佛得不動身,悲願化三有,示淨或示穢,咸令入涅槃。
為除眾疲乏,化作可愛城;終示真實相,故唯一佛乘。
一切諸善法,同歸於佛道;所有眾生類,究竟得成佛。

般若波羅密多心經
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!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舍利子!是諸法空相: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。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。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。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;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。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密多故,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密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密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摩訶般若波羅蜜多(三稱)

讚 佛 偈

天上天下無如佛  十方世界亦無比
世間所有我盡見  一切無有如佛者
南無娑婆世界  大慈大悲  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三 歸 依

自皈依佛  當願眾生  體解大道  發無上心
自皈依法  當願眾生  深入經藏  智慧如海
自皈依僧  當願眾生  統理大眾  一切無礙

導 師 讚

印公導師  深入三藏  悲智双運照人間
利濟諸有情  續佛慧命  正法廣增延
南無度人師菩薩摩訶薩(三稱)

迴 向 偈

願以此功德  普及於一切
我等與眾生  皆共成佛道

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

解脫要靠自己

曇彌夫婦住在舍衛城。有一天,他告訴懷孕的妻子說,他想出家修行,他妻子請他等孩子出生後再出家。孩子誕生後,他又向妻子重提這件事,她又要他等孩子會走路時再出家。他自忖道:「要求妻子同意我出家是無益的,我應該自行努力,解脫輪迴的苦痛。」心意已定後,他就逕自出家為比丘,並且依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精進修行,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。

幾年後,他回到家裡,向妻子和孩子傳授佛法,他的孩子也因此出家並且證得阿羅漢果。這時候他太太心想:「既然我丈夫和孩子都出家,我最好也出家修行。」就這樣,她也出家修行,同樣證得阿羅漢果。

有一次,在比丘聚集的場合,有人告訴佛陀關於曇彌出家修行並引導全家人修行也證果的事。佛陀說:「比丘們!智者不會為了追求自己或別人的利益,而造作惡業以獲取財富與成功;相反的,智者只知理解、奉行佛法而自行從輪迴中解脫出來。人只能自己努力,解脫生死輪迴,而無法依賴別人。」

參見《法句經故事集》(達摩難陀長老 編著,周金言 譯)

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

花語

佛有十種名號;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。

農曆4月8日浴佛節即將到來,在這一天,佛教徒都滿懷歡喜心,到佛寺浴佛、供養香花。如果您在這一天另有因緣不能到佛寺浴佛,也可以透過「智廣部落格」上的花藝作品,以一片虔誠心念來供養佛陀。
供佛除了要有花香,心香更重要。觀想時請淨心默念─ ─「我今灌沐諸如來,淨智莊嚴功德海,五濁眾生離塵垢,同證如來淨法身」‧‧‧‧‧‧。

花器:缸
花材:百合、牡丹菊、大品夜來香、桔梗、小菊、黃海芋、椰心、椰殻、巴西鐵樹葉、山桐子、巴蕉葉、電信葉、楠柏

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

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法語~17


從宗教的本質來說,各宗各派的成立,都是建立在由修行而證得的某種體驗 。……這就是所謂的「從禪出教」。這種「從禪出教」的精神,才能發揮宗教的真正偉大的力量,所建立起來的理論,也才具有生生不息的真實性;這在中國是這樣,在印度也是這樣。

《華雨集》五﹝頁147﹞

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

99學年度福嚴佛學院招生訊息暨六月活動公告

99學年度福嚴佛學院招生訊息

壹同女眾佛學院招生訊息暨慧日講堂新舊任住持交接典禮

印順導師圓寂五週年紀念法會暨福嚴精舍住持交接典禮


【智廣學佛會六月份活動】

1. 活動內容: 福嚴推廣教育班期末聚餐聯誼暨推廣班成果展示
2. 日期: 民國99年6月20日
3. 時間: 上午 9:30—12:30
4. 地點: 福嚴推廣教育班
5. 活動流程:
  a. 會長致詞
  b. 法師開示
  c. 成果展示介紹
  【休息20分鐘】
  d. 聯誼開始
6. 敬備午齋
 以上活動歡迎您的光臨!

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

智廣學佛會九十九年度第二次理、監事會議通知

一、會議時間:99年5月15日(周六) 下午5點至6點
二、會議地點:福嚴教育推廣班
三、會議人員:會長暨全體理事、監事(含候補理、監事)及幹部
四、討論事項:
  A、六月份各項活動相關事宜之討論
   1、(6/6)印順導師圓寂五週年紀念法會
   2、(6/13)慧日講堂新舊住持交接典禮
   3、(6/20)會員大會(福嚴推廣教育班期末聚餐聯誼暨推廣班成果展示)
   4、(6/27)福嚴第十二屆畢業典禮暨福嚴精舍住持交接典禮
   5、各組組長、香積組組長及組員6月13日前再自行開會討論期末聯誼分配工作事宜
  B、討論志工背心相關事宜
  C、臨時動議


召集人:會長 張鳳妹
日期:99年5月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