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

心靈的教養-2

班迪達大師略傳
[11]班迪達大師是當代緬甸上座部佛教中,教導內觀禪修最重要的禪師之一。身為已故馬哈希大師的後繼者,他曾教導過許多西方人馬哈希式的內觀禪修方法。大師也是緬甸仰光班迪達禪修中心(Paṇḍitārama)的創立者。

班迪達大師於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,出生在緬甸仰光縣。十二歲時成為沙彌,二十歲受具足戒。經過數年的學習後,他通過政府舉辦的佛典考試,獲得「法阿闍黎」(dhammācariya)與「勝種」(abhivaṃsa)的榮銜。

班迪達大師於一九五○年,在馬哈希大師的指導下,首次修習內觀禪修。一九五五年時,他離開原來教授佛典的職事,成為馬哈希禪修中心的禪修老師。一九八二年馬哈希尊者去世後,班迪達大師成為馬哈希禪修中心的住持(Ovādācariya,教授阿闍黎)。一九九一年,他離開馬哈希禪修中心,在仰光創立班迪達禪修中心(Paṇḍitārāma)。今日,班迪達禪修中心在緬甸、尼泊爾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澳洲、英國及美國皆有分道場。

班迪達大師自一九八四年在美國麻州內觀禪修協會(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)帶領密集禪修後,便開始為西方行者所熟知。許多年老且教導馬哈希禪法的西方人禪修老師,都曾參加過那次或後來舉辦的密集禪修。班迪達大師於一九八四年在內觀禪修協會的開示,後來集結成《就在今生》(In This Very Life)出版。

自一九九一年加洲三藩市「如來禪修中心」創立時,班迪達大師便一直是此中心的導師。幾乎每年的春季,大師都會在這裡教導內觀禪修。


前言
[15]今天是2007年5月5號。我們將在美國加州三蕃市的如來禪修中心(TMC)進行四十四天的密集禪修。從今天開始,我將在每天下午五點給你們一個「法的禮物」。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,來教導你們如何善用佛陀所給與的「法的禮物」。我真誠地希望,你們將會好好珍惜這個禮物。
一般的禮物經過一段時間後,會變髒、變舊。通常而言,東西用得愈久,就愈破敗。但是,就法的禮物而言,每當你使用它,它便變得更好、更亮。你愈是使用它,它愈是耀眼,愈是能帶給你更多的利益。

在佛教裡,有一句語:「真正的教養乃人類的真實精華」。如果你能做到真正的教養(culture,或譯修養),你將獲得人生的真實精華,或者說,生命的真正品質。那麼,什麼是真正的教養?什麼是假的教養?

真正的教養,在世上不同的團體,可有不同的詮釋方式。在佛法裡,真正的修養指的是,能夠保護自己與他人免於危險的「自我節制」。所謂「自我節制」,即是防非止惡。所以,真正的教養,是控制自己,不去傷害他人。[16]人必須遠離所有身、口、意惡行。佛陀教我們要對這些惡行感到「慚」(與德行有關的羞恥心)、「愧」(與德行有關的畏懼心)。如果我們能遠離這些惡行,我們的身、口、意行將變得純潔、清淨、有修養、溫和而且可愛。這就是為何「自我節制」是人生真實的精華或生命真實品質的原因。所有的人,不分國藉、宗教,都需要它。

每個人都有煩惱(心理的污染)。例如,你想要家人、親人幸福、快樂。這想望可能是慈愛或者是執著。如果它未傷害任何人,那麼就不能說是不好。沒有人會當作是壞事或罪過。但是,如果你非常自私,只想到自己的利益、自己的家人、親人、國家,那麼那就會是一種極端的愛執。如果你有如此極端的愛執,你可能會做出傷害自己與他人的錯誤行為。若缺乏自我節制,很難建立一個文明的人類社會。由於沒有自我節制,人們將縱情於惡行,如強奪或非法謀取他人財物、不正當的性行為、為得個人名利而說謊等等。在如此不文明的世界裡,很難找到真正的教養。

有句話說:如果沒有敵人,就不會有危險。這意味著,若未遠離敵人,就無法遠離危險。敵人有兩種:內在的與外在的。內在的敵人是煩惱(心理的染污);外在的敵人是會危害我們的事物或眾生。只有偶而,我們才會遇到外在的敵人,[17]但是,我們隨時都會碰到內在的敵人。
貪婪、自私、瞋怒、恨意等煩惱是內在的敵人。因為有這些內在的敵人,我們可能會遭遇可怕的危險,例如:內疚或自我譴責(attānuvādabhaya)、被他人,特別是智者所譴責(parānuvādabhaya)、受官方或法律處罰(daṇḍabhaya),以及最後因惡行而再生到惡趣(duggati- bhaya)。煩惱會把我們推入上述的這四種危險。因此,如果我們想要安詳,免除外在敵人的危險,我們應該遠離內在的敵人,因為後者與前者之間有著因與果的關係。

如果你的貪心熾盛,你可能會拿取未被給與你的財物,可能會有不正當的或婚外的性行為。做了這些事後,也許你會覺得心滿意足或有成就感。然而,實際上,你的內在敵人已將你打敗。你將承受這熾盛貪心所帶來的苦果,無法得到安詳的生活。

如果你只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幸福,而不在乎別人、他們的家庭乃至國家,那麼你就缺乏慈、悲。你會變得自私自利、有侵略性,對別人殘酷。缺少慈心會引生瞋恨。缺乏悲心會導致殘酷、嫉妒、忿怒與恨意。這時,你會做出傷害自己與他人的錯誤行為。這絕不會被認為是真正的教養。反過來說,如果你擁有自我節制以及慈悲,你便不會造作惡行來傷害自己與他人,將能保護他人免受傷害;[18]你會關心他人的福祉,對他人有耐心,並能寬恕他人。這是真正的教養或說人的真實精華。

由於具備慈悲並且遠離了瞋恨,所以說你已戰勝自己。同時,你將長養智慧,去除極端形態的愚癡。藉由智慧,你將了知什麼是有利益的、什麼是有害的、什麼是合宜的、什麼是不合宜的。如此的智慧將幫助你遠離惡行並實踐善行。

所以,你能夠運用精進與智慧,獲得機會,可以去建立真正的教養或人類真實的精華。在兩千五百年前,佛陀便教導人們如何培養良善的行為與良善的教養。根據他的教誨,真正的教養,是「自我節制」,或者說,淨除我們心裡諸如貪愛、瞋怒、嫉妒等的煩惱染污。

念處禪修(satipaṭṭhāna meditation),是佛陀贈予我們的最寶貴的禮物,是能夠淨除我們內心煩惱的絕對可靠的方法。現在,我們有四十四天的時間來運用這項法的禮物。我保證,如果你在這次密集禪修中認真地練習念處禪修,你會獲得真正的教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