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

五種滋養毗婆舍那的方法

你不能期待一夜之間便獲得觀智。作為純觀乘者,你必須有組織地種植、滋養你的毗婆舍那。有五種方法可以滋養毗婆舍那[79],令它茁壯,長出道智、果智的果實。也就是,持守戒律(sīlānuggahita);聆聽教導、指示(sutānuggahita);與禪師討論自己的體驗(sākacchānuggahita);運用如慈心禪等的奢摩他修行來平息五蓋(samathānuggahita);培養成熟的毗婆舍那(vipassanānuggahita)。

假設有一個園丁要種芒果。只是種下種子,是不夠的,他還需要用種種的方法來照顧種子。猶如園丁在種子附近圍上圍籬作為保護,同樣地,禪修者也需要持守戒律,保護毗婆舍那的種子。禪修者也要透過聽聞教導、指引來學習正確的修習方法,就像園丁給與植物適當的水份一樣。禪修者需要與老師討論,以澄清任何的困惑,如同園丁清除植物旁邊的雜草。(在此,問問題,叫作paripucchā,聆聽如何標記、仔細觀照的指導,稱為savana;將所學銘記在心,稱為dhārana;思考且將理論付諸實踐,稱為sammasana。)佛陀曾說過適宜禪修的場所有三種:林中、樹下、僻靜處。這禪修中心有不少樹,所以有點像森林。不過,我不是說你得坐在樹下。

這禪修中心也非常安靜,所以可以視為是僻靜處(suññāgāra)。你來這個禪修中心參加禪修,是一個正確的選擇。至於合宜的姿勢,佛陀教我們正確的坐姿是上身正直盤腿而坐(pallaṅkaṃ ābhujitvā ujuṃ kāyaṃ paṇidhāya)。你應該舒適地盤腿坐著[80],但不要把任一隻腳壓在另一腳之上。你可以從佛像了解上半身該如何挺直,上身要與地面呈九十度垂直。接著,把觀照的心導引到禪修目標(parimukhaṃ satiṃ upaṭṭhapetvā)。依據馬哈希傳統,禪修者應該將觀照心引導到腹部的起伏,以之作為基本的禪修業處,緊跟著腹部起伏的整個過程。這就是在透過「學習」(sutānuggahita)、「討論」(sākacchānuggahita)滋養、保護毗婆舍那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