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

觀察心要專注什麼地方

要覺察心,你應該專注觀照心生起的地方。心可生起在六根:眼門、耳門、鼻門、舌門、身門和心所依處。眼識發生在眼門。當可見色撞擊眼門,眼識便在那裡生起。同樣地,耳識發生在耳門,鼻識發生在鼻門,舌識發生在舌門,身識發生在身門。最後是意識,依據西方的觀點,這發生在大腦裡,但是佛教說它發生在心所依處(hadayavatthu)。大多的心識發生在心臟,那裡是血液循環的中心。所以,要觀察心,你要把注意力放在心臟部位。

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,都是果報心,非善非不善。見到不好的,是惡業的果報;眼見到好的,是善業的果報。耳聞等也是如此。見、聞等發生時,你應該當下正念了知它們,如此它們將僅停留在那里(即,僅是果報而已),不讓貪、瞋有機可趁。如此,心便得到保護。《法句經》說:「被守護的心能帶來快樂。」(cittaṃ guttaṃ sukhāvahaṃ)。這便是為何用正念觀察來調伏心會非常重要的原因。

事實上,單獨見到「眼識」,是幾乎不可能的,因為眼識與許多其他的心所一起生起,例如,使心與色接觸的「觸」心所,感受苦、樂、捨的「受」心所[96]、記憶所緣的「想」心所等等。其中還牽涉眼淨色(cakkhuvatthu)、色所緣(rūpārammaṇa)等等的色法。所以,當明顯的眼所見色撞擊健康的眼淨色時,眼識必然生起。如此,眼見物包含了色法和心法。你無法在其餘現象之外單獨見到眼識。因此,在眼見物時,你應該覺察這些現象為一個整體,依據契經(sutta)標記為:「見、見」,而不是依據阿毘達磨去分析它們。

如果在眼見物時,你觀察見的現象,你會經驗到相關身、心現象的獨特性質與共同性質。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嚐味、身觸細滑、意識法,也是如此。然而,在開始練習時,禪修者很難觀察到許多目標。初學者應當從容易且明顯的目標開始,如同小孩剛進學校開始學習一樣。佛陀教導出入息作為心可安住的目標。腹部上下也應是如此。當你行禪時,你應該先一步作一個標記:「右」或「左」。之後,才做兩個標記:「提起、放下」。之後,做三個標記:「提起、前進、放下」。如此,你可以逐漸增加禪修目標。循序漸進,你的練習會進步較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