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

在家眾的德行《福慧 隨身書 No.011》◎印順導師 著

四、德化的政治生活~11-14

釋尊捨王子的權位而出家,對當時的政治情勢,互相侵伐的爭霸戰,是不滿意的。他常說「戰勝增怨敵,敗苦臥不安,勝敗二俱捨,臥覺寂靜樂」。釋尊為國際的非戰主義者,對於當時的政治,對於當時的君主,少有論及,更不勸民眾去向國王誓忠。關於國族的興衰,佛曾為雨勢大臣說七法(《長阿含.遊行經》)。
  古代政治,每因國王的賢明與否,影響國計民生的治亂苦樂,所以佛曾談到國王有十德: 一、廉恕寬容,二、接受群臣的諍諫,三、好惠施而與民同樂,四、如法取財,五、不貪他人的妻女,六、不飲酒,七、不戲笑歌舞,八、依法而沒有偏私,九、不與群臣爭,十、身體健康。如《增壹阿含.結禁品》所說,這是重在陶養私德,為公德的根本。

《中本起經》說:「夫為世間將(導),順正不阿抂,矜導示禮儀,如是為法王。多愍善恕正,仁愛利養人,既利以平均,如是眾附親」。這是極有價值的教說!國王臨政的要道,主要是公正,以身作則,為民眾的利益著想;特別是「利以平均」,使民眾經濟不致貧富懸殊,這自然能得民眾的擁護,達到政治的安定繁榮。

  佛經傳說輪王的正法治世,一般解說為佛教理想的政治,其實是古代印度的現實政治,流傳於民間傳說中。傳說阿私陀仙說:釋尊如不出家,要作輪王。依佛經所記,從眾許平等王以來,古代有過不少的輪王。

  上面說過,輪王的統一四洲,本為印歐人擴展統治的遺痕。佛化的輪王政治,略與中國傳說的仁政、王政(徐偃、宋襄也還有此思想)相近。正法治世,是
「不以刀杖,以法治化,令得安穩」的。對於臣伏的小國來貢獻金銀,輪王即說:「止!止!諸賢!汝等則為供養我已。但當以正法治,勿使偏枉,無令國內有非法行」(《長阿含.轉輪聖王修行經》)。正法即五戒、十善的德化。輪王的統一,不是為了財貨、領土,是為了推行德化的政治,使人類甚至鳥獸等得到和樂的善生。